易经64卦与生命遗传密码DNA(脱氧核糖核酸)
科学研究证实:易经64卦与生命遗传密码DNA一致对应
易经与DNA
1973年法国学者M•申伯格出版了《生命的秘密钥匙:宇宙公式、易经和遗传密码》,首次阐明了64个生物遗传密码与《易经》六十四卦之间的对应。由DNA三联体组成64个排列顺序,64个密码惊奇地与《周易》六十四卦圆图相吻合,其中碱基A腺嘌呤对应于少阳,G鸟嘌呤对应于太阳,C胞嘧啶对应于太阴,U/T尿嘧啶对应于少阴。
1988年杨雨善提出了《通用》密码子八卦图,以阳爻代表强型核苷C和G,阴爻代表弱型核苷U和A,64个密码子正好平均分成8组,与中国古代《易经》八卦相吻合。
1990年日本学者间中喜雄将嘌呤类假定为阴(A和G太阴、少阴),嘧啶类假定为阳(T和C太阳、少阳),应用到遗传密码表中解读易学,结果表示氨基酸的三联体惊人地与“易经八卦”相对应。
2002年高德按徐宏达的研究方法重新排列六十四卦序列与64个遗传密码一一对应,并按照六十四卦秩序演变规律作五种发展形态排列组合图,使六十四卦在循环往复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呈现双螺旋式排列组合。“
谢文纬在2006年发表两部天书的对话-易经与DNA”一书,六十四卦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合关系以及64个遗传密码之间的相促、相抑、反义关系。
周易》的内涵“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与小至生物遗传密码规律、人体疾病发生规律和大至天体运行的宇宙变化,竟在数千年后得到证实有相同之处。可以说,现代尖端技术都与古典的人八卦有联系,这就不能不使人感到神秘和震惊。
微观生命体系的生死变化又是如何?
根据《易经》的阴阳互变原理,即是阳生阴死、阳死阴生、“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根、阴阳互变“的观点,对生命体的细胞产生与消亡过程,对照《易经》64卦进行微观细致分析。
生命遗传密码DNA是由四种含有不同碱基腺嘌呤[简称A]、尿嘧啶(简称U)、胞嘧啶(简称C)、鸟嘌呤(简称G)的核苷酸组成。
其组合是与周易64卦相对应的。用二进制来计算的话,可以算出其排列的数序。下面的文章,是我几年前跟外国人交流周易心得时所写。原稿存在软盘里。现家里电脑已经没有用软盘的接口了。只好扫描上来。原稿用英文来写,不懂英语的易友,不用看它,看计算部分就可以了。
六爻的看法,是从下往上为:
上爻
五爻
四爻
三爻
二爻
初爻
一划为阳爻, 两划为阴爻。
,就二进制而论。阳爻为1,阴爻为0
就从下往上爻数而论,起数值为:2的(N-1)次方。
从体现事物对待关系的六十四卦静态方图中,从64个生命密码子的对应关系与合成生命过程的卦义及密码子的功能的对应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MRNA(核糖核酸)的密码子U、C、A、G(尿嘧啶、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和太阴、少阴、少阳、太阳的对应关系。把克里克原模式的第二和第三碱基序列调一调,就正和原方图的对待关系一一对应。更可贵的是,作为起始密码的AUG,正是风巽雷震动的益卦;作为停止密码(UGG)的,正是隐没无踪的天山遁。另一个停止密码UAA对应于蹇卦,山上的大水冲下来,路上行走困难。UAG没有对应的氨基酸,也不翻译蛋白质,它的对应卦是渐卦。它是一种调节基因,属于开关调控系统的基因。以四象为碱基进行组合,成六十四卦。每个卦对应于一个密码子,每个密码子都有反应的密码子。TR-NA带有相应的氨基酸,在核糖体上RRNA的帮助下连结成氨基酸链,进一步组成蛋白质。
由此可知,构成生命体的细胞分解与组合过程与《易经》八卦是一致的。
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物质。在它的合成过程中,要接收来自DNA的遗传信息。但DNA是细胞核内的物质,而蛋白质却在细胞质中,DNA这样的生物大分子是不可随意穿越核膜进入细胞质的。细胞核内的遗传密码又是如何被带入到细胞质去的呢?1957年,克里克首次提出了蛋白质合成的“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的走向是由DNA传递给RNA(核糖核酸),再由RNA传递给蛋白质。第二年,他又提出:RNA在把氨基酸携带到肽链进行生物合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受体”。根据这一设想,科学家们很快就在实验中发现这种“受体”是一种转运RNA(tRNA)。
1961年,法国分子生物学家莫诺(1910~1976)与法国生物化学家雅各布(1920~)合作提出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概念,mRNA的作用是从DNA长链上转录所需要的遗传密码片段,成为合成蛋白质的模版。他们的设想也很快得到了证实。由于这一成果,莫诺与雅格布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遗传信息为什么不直接把氨基酸运送到细胞中的DNA那里去合成蛋白质呢?科学家们认为,细胞中的DNA是生物传宗接代的根本,是遗传信息的“原件”,是一张宝贵的“绝密图纸”,千万不能遗失。所以,它只能锁在细胞核中,只允许复印和抄录,不允许带出。此外,细胞核内空间狭小,合成工程不宜在此进行。
DNA在执行指挥生产蛋白质时,它的双链首先拆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这个合成的过程是按照碱基互补原则进行的。转录后的mRNA带有合成蛋白质的全部信息,然后离开细胞核,与细胞质中的小颗粒结合在一起的,这个小颗粒叫“核糖体”。细胞里的蛋白质都是在这个小颗粒里合成的,因此可以说,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车间”。
要把mRNA翻译成蛋白质,还需要一个“译员”,它也必须认识mRNA上的文字——遗传密码,以及蛋白质的文字——氨基酸。这个“译员”就是转运RNA(tRNA),它的工作就是领着特定的氨基酸,来到核糖体那里与mRNA“对号入座”,一个一个的氨基酸被不断地加长,直到完成整条肽链的合成。RNA合成蛋白质的效率是惊人的,有的每分钟可以连接1500个氨基酸。
转录 翻译
DNA ——> RNA ——> 蛋白质
DNA上的遗传信息先转录成mRNA,在rRNA和tRNA的参与下,将信息再翻译成蛋白质。这就是遗传学中的“中心法则”。
一份原件(DNA),一张蓝图(从DNA长链上转录的遗传密码片段),一个信使(mRNA),一个车间(rRNA),一个译员和搬运工(tRNA),一条多肽链,当然还有做辅助工作的酶,这就是一个蛋白质合成的全部工序,也是遗传信息的流向图。
克里克在提出“中心法则”时曾指出,信息是沿DNA-RNA-蛋白质的方向流动的,信息绝不能从蛋白质回到DNA。
接下来科学家们发现,信息从DNA到RNA的流动也能够被逆转,这一现象发生在一组被称为逆转录病毒的病毒中。与艾滋病相关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就是一种逆转录病毒。病毒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侵入到宿主细胞中,并接管它的细胞机器,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基因。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在宿主细胞中,为了复制,它先把自己的以RNA为基础的基因复制成一条DNA链(这是正常转录的逆过程,正常转录是从DNA中得到一份RNA拷贝)。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条RNA-DNA双链,然后RNA链分解,DNA再形成双链。这时,病毒基因同宿主细胞的基因是同一种形式,这使宿主细胞毫不知情地接受了它们,将它们与自己的基因同等看待。
病毒用于催化上述从RNA到DNA的三个步骤的酶叫逆转录酶,它是1970年由美国病毒学家特明(1934~1994)和巴尔的摩(1938~)各自独立发现的。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物遗传中存在着由RNA形成DNA的过程,发展和完善了“中心法则”。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与中心法则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以非常简洁明了而又极其优美的表达形式,共同揭开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生命物质合成的秘密。
如果说由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基因遗传学说是细胞遗传学理论的代表,那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则使遗传学完成了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的转变,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真正诞生,生命科学的历史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南海网2006年10月23日消息:据《中国日报》报道人体所有遗传信息都存在于基因中,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以来,人体遗传密码正在被逐步破译。
如今,世界第一份“个人版”基因组图谱也将出炉,它的主人就是曾在“人类基因组”图谱绘制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这份量身打造的“生命天书”已经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基因决定生活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0月22日报道,现年60岁的文特尔是美国塞莱拉遗传公司的创始人。最近,他的早餐食谱中只有一碗麦片和一杯加了少许红糖的脱脂牛奶,因为他的DNA分析报告指出,他患心脏病的几率高于一般人,因此最好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早餐食品。这一遗传倾向可能承袭自他59岁就死于心脏病突发的父亲。不过,文特尔在晚上可以放心享用牛排大餐,因为他所拥有的一个基因大大减少了他感染疯牛病的风险。 DNA分析还为他的蓝眼睛找到了决定性依据,那是一个名为OCA2的基因。但不幸的是,文特尔的CFH基因发生了变异,这让他失明的风险突增了4倍。
文特尔领导的非盈利性的马里兰州“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负责这项世界首份“个人DNA”的破译工作。一旦完成,研究小组将把包含他遗传密码的基因图谱输入一个电脑数据库中,供全球科学家研究基因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公共健康研究的“圣杯”
除了文特尔领导的研究小组,科学界还有好几路人马也在加紧绘制“个人DNA”图谱。哈佛大学招募了7名志愿者,对他们的基因进行破译,其中包括当代科学大师史蒂芬•霍金,加州一个基金会也为此设立了1000万美元奖金,用于奖励找到迅速破译DNA方法的人。但文特尔教授相信,他的完整版基因图谱将最先绘制完成。
美国公共健康遗传部门的负责人罗恩•齐默恩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是极其重要的,但其重要性在于了解基本发病机理。公共健康研究的‘圣杯’是,到了某个阶段,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基因风险对人群进行归类分组,这可能是在20年、30年、40年之后。”
人体有23对染色体,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包含数万个基因。找出30亿个碱基对在DNA链上的准确位置,弄清各个基因的功能,对它们进行编目并最终绘制出包含人体全部遗传密码的图谱,将为医学翻开全新的一页,使人类能够征服癌症、心脏病、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多种顽疾。同时,每个人都有一套染色体,绝大部分DNA序列是一样的,但是有千分之一的差别,这千分之一的差别造成了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因此,绘制个人DNA图谱也将有助于量体裁衣地进行个人身体保健和疾病治疗。
2004年10月《自然》杂志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精确版涵盖了99%人类染色体组的图谱,经过美、英、日、德、法、中6国科学家近3年的精心“修纂”,原本遗漏了15万个细节的“人类生命天书”几近完美。新图同时显示,人类基因实际数只有2万-2.5万,比最初估计的10万个要少很多。可以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第一步——基因测序工作已经完成。随着基因破译速度的加快,人类将有望揭开DNA的全部奥秘。
1869年,F.Miescher首次从莱茵河鲑鱼精子中分离到DNA;
1944年,O.T.Avery等人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953年,J.D.Watson和F.H.Crick 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7年,Kornberg在大肠杆菌中发现DNA聚合酶I;
1958年,M.Meselson和F.W.Stahl 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模型;
1959年,S.Ochoa发现RNA聚合酶;
1961年,M.W.Nirenberg等人破译出第一批遗传密码;
1965年,S.W.Holley完成了第一个酵母丙氨酸tRNA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
1966年,M.W.Nirenberg,S.Ochoa和H.G.Khorana 共同破译了全部的遗传密码;
1970年,H.M.Temin等在RNA肿瘤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
1972年,H.Boyer等人发展了关于重组DNA技术;
1975年,Sanger等人发明了快速的DNA序列测定技术;
1980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微生物基因工程可以获得专利;
1981年,第一只转基因小鼠和转基因果蝇诞生;
1982年,第一个由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胰岛素,在美国和英国获准使用;
1983年,第一个表达其它种植物基因(一个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1985年,第一批转基因家畜出生;
1988年,J.D.Watson出任“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
1990年,第一个转基因玉米及转基因小麦植株诞生;
1994年,基因工程西红柿在美国上市;
1995年,《自然》杂志汇集发表了人类基因组全物理图,以及3号,16号和22号人染色体的高密度物理图;
1997年,克隆羊——多利诞生;
1999年,超级鼠出生;
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
2003年4月:人类基因工程——这一整张人类遗传密码图的完成总共花费27亿美元,耗时13年。
2005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HapMap)计划”的第一项研究——关于基因多样化的目录被公开。
2005年12月:美国NIH启动的肿瘤基因组计划诞生,这项准备时间长达3年,耗资1亿美元的试点工程专门研究人类基因与癌症之间的联系。
2006年中段:基因分型及排序的价格迅速下跌,使得有关研究费用几近低于1000美元。
2007年5月:詹姆士•沃特森的整个基因组以低于100万美元的价格得到排列。
2007年9月:克雷•文特公开了他自己的基因组排列结果。
2007年11月:基因分析公司“23andMe”成立,它可以向人们提供详细的基因鉴定服务,费用为1000美元。
有科学家预测:2012年终结之后人类的DNA会改变
有科学家指出,2012年终结之后人类的DNA会改变,人会变得更有能力,整体意识会提升,普遍道德状况会比现在好,DNA被启动得更多,很多特异功能,或称为人的本能,会被开发,到时人的情况就跟现在不一样了。
DNA活化与启动
想想有一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你忽然发现你有了超能力,你可以创造任何事情而不是演话剧,演化你想要的身体形象,不会生病,不会老化,老了也会变年轻。
你可以修改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潜能,进入自己的潜意识,变得很有创造性,有超人之眼力,把东西放大来看,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目的。如果变得如此神奇,那就是DNA已经活化启动了。
人体的很多讯息都锁在DNA里面,人除了现有的23对染色体外,还有另外十条DNA,每一条都含有人类超能力的秘密。现有的人类只打开了十条中的两条,23对染色体只用了3%,所以人类就常常不快乐、不幸福,有压力,有战争,没办法关怀别人,与这宇宙真正的实际情形脱节。所以很多人要冥想沉思,想要与宇宙沟通上,但是如果你的10条DNA都打开,加上23对染色体都是打开活化的,那你的思维立刻就变成立体的、通灵的、精神感应的,而且可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力。耶稣有十二组DNA是完全打开的,历史上也有许多超能力的小孩,DNA打开不止两条,这些小孩称为深蓝孩童,或靛蓝小孩,是指在新纪元运动中被视为拥有某种特殊意志力或超自然能力的孩童,他们都是不可置信的有智慧,充满关爱怜悯,有时会被诊断为过动儿,注意力不集中儿童,但是它们只是因为太聪明无法在班上好好的听对他们来说太简单的课程。
简单的说,DNA活化启动后,我们就是不同的人。
什么是另外的DNA
传统上认识的DNA是双炼,我们只能认识到表面,但事实上DNA是多空间面向的,里面有许多秘密我们现在不知道。因为这立体结构,或许双炼结构内还有双炼结构,再里面还有双炼结构,我们只能看到一串的表面。一般情况下,大部份的DNA双炼功能都市所住的,但市生命的秘密都锁在里面。现在逐渐认识到,所谓的“垃圾基因”只是因为期没有活化而已。
学儒教易经就是优化人类DNA,就是救世
总结思考:从上文明白:易经64卦与生命遗传密码DNA是一致对应的!那么我们人类能否通过学习儒教易经来完成自身DNA的优化,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不光人类,万物皆有能量级别
母爱可以改良遗传基因?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基因学家研究发现,一剂母爱“良药”可能足以改变我们的遗传密码,使我们更勇敢,更好地面对压力。
研究人员让母老鼠抚育新出生的小鼠。母老鼠舔小老鼠和为它们梳理毛发的时间各不相同。
实验证实,有母亲抚育的动物更胆大而且更爱冒险。
实验还表明,母亲的照顾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改变了一种控制大脑对压力反应的基因的表达。这种基因变化导致大脑中海马长出更多的压力受体,减少身体对压力的反应。
随后的实验显示,这种基因变化是持久的,甚至可以遗传给后代。
英国《卫报》称,这一惊人发现意味着,我们的遗传蓝图不是在出生之前就确定下来的,我们的身体能够改变生物学指令,使我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不是等待数百万年的进化去适应。
把《易经》每个卦(DNA)中的每个爻(DNA中的每个子序列)都修成阳爻就是能量饱和!就是DNA优化!
《易经》虽然能根据你出生时,起卦时体内的德性能量状态推演出你的运程,但是如果陷在其中,不了解如何通过提高自己的德性改变命运,就成为了八卦的奴隶!《易经》也是用于修之身的,当我们自己体内的精气神能够修复到每一爻都变成阳爻的时候,把所有的“缺”都补齐的时候,男子就回到了16岁,女子就回到了月经初潮前的乾健状态。《易经》的外用应当建立在内用的基础之上,伏羲关于以易理修身的文化称之为易道文化。
学会爱世界,就是优化DNA
不仅文字具有能量,语言同样也带有能量,这也可以做个实验。将一次蒸出来的米饭分别放在两个瓶子里,相隔的远一点。每天你对着一个瓶子赞美它:你好漂亮呀,你会变成美酒呀。对着另一个瓶子你就:你好坏呀,我诅咒你,你将来会腐烂发臭。半个月下来,你比较一下,那个你天天诅咒的那瓶饭一定臭不可闻;那瓶你天天赞美的呢,准有米酒的香味。
所以,我们学儒教《易经》包括:打坐,并入静态,以心中默诵、佛教金刚诵以及看易卦象等方式来学习易经,都是为了我们人类的DNA而学的!都是说、学给她(他)们听的!只要她(他)们开心了,自然就会能量激发,人类只有打开先天沉睡的大部分人体DNA,才会与宇宙频率共振!才会获得大智慧!才真正能开启人类新文明!才真正能迎接2012开始的宇宙新纪元!这就儒教《易经》救世的法则!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即:亚当和夏娃)送给我们人类的2012新纪元的最好礼物!